十字架真的有用吗? ——《火星救援》观感
本文原刊于《举目》官网“言与思”专栏
文/李奧
《火星救援》(THE MARTIAN)改编自2011年度的同名畅销小说。是由大导演雷利·史考特(Ridley Scott, 1937-)和马特·戴蒙(Matt Damon, 1970-)联手打造的科幻大作。
电影讲述宇航员马克在执行火星拓荒时,意外受困,但凭借着他不屈的生命力、聪明才智,以及国家航空航天局同事们的舍己付出,最终获得拯救。
值得一提的是,这部电影对所呈现的科学有很严谨的态度,为了确保其精准度,团队甚至请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行星科学部的主管,任科学顾问。
扎实的导演功力,优良的编剧再加上精湛的演技、新颖的摄影技术,使得这部电影成为本年度评价最好的科幻电影。
膜拜科技
这部电影继承了当代科技膜拜的风潮,故事核心依旧是在重复著“人类靠着科技的力量自救”的老套。
表现这个想法最戏剧化的一幕,出现在影片的开始不久,宇航员马克意识到食物和水源的短缺,开始思考自救的方案,想到可以用燃烧氢气和氧气的方法来产生水。可是,在火星基地里唯一的可燃物,竟然是一个木制十字架!于是他将十字架切成碎片点燃,成功地在火星“创造”出了水!
这在影片里是一个转捩点,使得马克对于逃离火星有了真正的信心和希望。而这一个巧妙的情节设计,真实地诠释了现今时代对于科学技术的推崇,而贬低基督教信仰价值的思潮。
有趣的是,影片里第二次,也是最后一次谈到信仰的价值,是发生在救援马克的火箭发射之前,火星计画的总指挥和朋友的交谈。
他们都明白马克的救援成败仰赖于发射的成功,可是对于结果谁也没有十足的把握。于是,他们默默地希望他们心中的“神”可以站在他们这一边;可惜“神”并没有眷顾马克——发射还是失败了。
最终拯救马克的,不是默默的“祷告”,而是奇妙大胆的科学计画、马克的勇气和不懈努力,宇航员同伴们无私的付出,以及超越国界的合作。
导演为了确保观众可以清楚明白他的核心价值,在片尾还特意添加了一段在小说里没有的情节——马克于平安返回地球后,在给年轻宇航员们做的培训中,坦承他被困火星时也曾认为自己没有生还的希望;但是,他把逃离火星的庞大计画转化成一个一个可以理解和处理的问题,再努力地把这些问题一一化解:
“当所有问题都得到解决的时候,就是你回家的时候。”
这句台词也成了影片最终的句点。
在影片里,基督徒信仰里的上帝并没有存在感,更没有实际的功能。反而是在影片中出现的所有角色(除了航空航天局的主管外),都道德高尚,为了救援马克而不计代价地付出。
当这样一群优异,聪明又无私奉献的人聚在一起,没有任何我们人类解决不了的难题!上帝也就没有了存在的价值。
本末倒置
其实科学技术是来自父神美好的礼物,让我们可以做上帝创造的好管家。《创世记》第2章记载了上帝给人类的第一个工作,就是修理和看守伊甸园。做好这个工作就一定需要发展科学技术。
从挪亚的方舟到大卫王圣殿的建造,圣经里也纪录了很多充满上帝祝福的划时代科技进步!只是,人类却因着罪,扭曲了科技的美好,反而将科技当成救世主膜拜。
这个欲望的根源,可以追溯到《创世记》第4章,在该隐杀害了他的弟弟亚伯之后,离开上帝的面,来到了伊甸园东边的挪得之地。
该隐并没有用悔改的方式来面对他犯罪的后果——就是,上帝使得大地不再为该隐效力,使他流离飘荡的咒诅。该隐反而建造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座城市,来对抗上帝的咒诅。
一个城市的出现和科学技术的运用,是密不可分的。因此,法国神学家依路(JaquesEllul, 1912–1994。为哲学家、法学教授与社会学家。著有58本书和一千多篇论文。编注),认为该隐建造城市的行为,表现了人类想要透过科技的力量、自己的努力,来逃避罪的代价。
这个过程也使得人类更加崇拜科技,相信自救的可能,而不再需要依靠上帝。
严格来讲,该隐并不是第一个想要使用工具自救的人。《创世记》第3章记载了亚当和夏娃犯罪后,做的第一个动作,便是将上帝创造的无花果树叶,转变成一个他们认为可以遮盖罪的工具。
他们试图靠着自己胜过罪的咒诅,而不再依靠上帝。
科技有无法企及之处
我们真的可以靠着科技的力量解决所有的问题吗?天才企业家伊隆马斯克(Elon Musk,1971。见文末编注)的火箭公司SpaceX的成功,让我们看到移居火星,不再只是科幻小说里的情节。而伊隆,以及越来越多的人也坚信移居火星是人类社会真正的救赎。
可是,我们飞到火星就真可以超越罪的咒诅吗?覆蓋在我们身上、斑驳的无花果叶,真的可以帮助我们胜过罪的辖制,死亡的毒钩吗?
上帝在《创世记》第3章,已经就这些问题的答案,埋下了伏笔:在亚当和夏娃离开伊甸园时,上帝以祂极大的怜悯和恩典,亲自为亚当和夏娃用皮子做衣服给他们穿,也在此预表了上帝拯救的计画。
在两千多年前,上帝的独身爱子降生为人,为全人类的罪受尽屈辱和折磨,痛苦地死在十架上,但三天后复活,为每一个信祂的人做了一件永不朽坏的公义外袍,完全地战胜了罪和死亡!
在科技如此进步的今天,这个老旧的十字架到底有什么用?
如果科技可以将人的一生,都转变成一个个难题并一一解决,那么,十字架的信仰,却能将所有的难题转成上帝祝福的管道,因为耶稣基督为我们完成的“地狱救援”,能让我们每一天的生活,都得胜有余!
编注:伊隆马斯克(Elon Musk),为1971生于南非的加拿大裔美国富商,工程师,发明者和投资家。目前是SpaceX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和首席技术官,Tesla Motors的大首席执行官和产品架构师,以及SolarCity的董事长。他也是SpaceX的创办人,ZIP2, PayPal和 Tesla Motors的联合创始人。
作者李奧,目前在攻读生物与生药科学博士。
主题:“和平”——什么是和平?如何在冲突中保持冷静?如何成为“和平之子”,帮助他人(重新)建立关系?和平与现代忙碌的生活有何关系?如何应用?你有什么和平的故事或经验可分享?截稿日:2015年10月30日。字数:4000字以内。
《举目》杂志一向鼓励原创作品,请勿一稿两投;为尊重版权,不接受曾在其他刊物、网路刊登过的稿件。
投稿《举目》杂志:BH_editorial@ocHWXY.org(英文不区分大小写),请务必注明“投稿给《举目》”。并附中英文姓名、笔名(若不想用真名发表)、电邮、地址及作者简介或相关照片。